2005/12/18

八卦




12月17日,反世貿示威遊行演變成騷亂。
衝突現場所見,看熱鬧的人竟比示威者及記者都多,而且同樣走到最前...
“衝呀,打佢”
“記者大晒呀,我都有相機(是數碼傻瓜機),我都有人權影相”
“差佬打人,差佬打人”
“喂喝,打喇,有野睇呀”
“呀女,你企埋去,我幫你影張相”
“喂,打喇,幫我影張相丫...”
......
你老味,你話我衰都咁話,鬼吾望那些走到最前看八卦的人中晒胡椒噴霧,中晒喊水...

還記得年初時我曾對國內反日示威時, 很多同胞抱著八卦湊熱鬧的心態去遊行時感到嘆息...
想不到更離譜, 香港有更多的人不遊行...卻走在最前頭八卦...推波助瀾...

2005/12/10

零下十幾度之長春行......post舊相

舊年12月時曾去了長春工作數天,這是有生以來去過最北最寒冷的地方,據說12月的長春是零下十幾度。







雖然天氣極寒冷,但發覺該城市卻仍見活力,而且人情不冷啊。

2005/11/28

膜拜......2







市場繼續買賣...
貨品依然污穢凌亂...
但售出後, 亦照舊變成至高無上...
這是一種過程...
還是"祂"所謂的修煉?

車大炮

2005/11/15

婚宴停不了

又一個廿年老友結婚,恭喜恭喜。這一年特別多朋友結婚,一個接一個,婚宴也去了不少,果真是人到中年了...



這些老同學的聚會自不然要"泵"心口,感謝各位對攝影沒興趣的好友大力支持,認購小弟的老家攝影集。多謝多謝!

宴會小插曲:一直聽說以前隔籬班有個女同學是跟我一樣四年一次生日的,但從未相見。迷底終於廿年後打開,很高興看見這名同年同月同日生的老同學。

2005/11/09

轉載11月9日蘋果日報有關內地記者的報導......txt

內 地 記 者 自 認 缺 德

昨 日 是 中 國 記 者 節 , 全 國 各 地 表 揚 記 者 的 同 時 , 記 者 的 職 業 道 德 和 工 作 素 質 也 受 到 質 疑 。 有 傳 媒 指 出 , 中 國 記 者 在 職 業 道 德 方 面 有 八 大 「 病 」 , 包 括 謊 言 病 、 勢 利 病 及 虛 榮 病 等 ; 搜 狐 網 調 查 也 顯 示 , 近 七 成 記 者 曾 在 採 訪 時 收 取 酬 謝 , 五 成 人 認 為 記 者 目 前 最 缺 乏 職 業 道 德 。

河 北 《 燕 趙 都 市 報 》 在 記 者 節 前 夕 發 表 文 章 , 總 結 中 國 記 者 的 八 大 毛 病 : 第 一 是 手 質 增 「 伸 」 病 , 即 愛 貪 小 便 宜 , 採 訪 之 餘 還 伸 手 向 採 訪 對 象 要 求 東 西 , 順 手 牽 羊 ; 第 二 是 軟 骨 病 , 只 寫 表 揚 稿 或 「 正 面 報 道 」 , 不 敢 或 不 願 揭 露 社 會 上 的 假 、 惡 、 醜 現 象 。

七成 人 採 訪 時 收 酬 謝
第 三 是 富 貴 病 , 對 社 會 無 甚 貢 獻 , 卻 很 在 意 自 己 的 待 遇 , 對 採 訪 環 境 和 生 活 環 境 十 分 挑 剔 ; 第 四 是 膨 脹 病 , 受 所 在 媒 體 吹 捧 , 自 以 為 是 , 每 到 一 處 採 訪 都 指 指 點 點 , 並 不 謙 虛 ; 第 五 是 懶 惰 病 , 懶 於 現 場 採 訪 或 實 地 採 訪 , 甘 於 做 「 資 料 記 者 」 ; 第 六 是 謊 言 病 , 部 份 記 者 習 慣 性 地 說 謊 。
第 七 是 勢 利 病 , 有 些 記 者 會 搶 採 訪 明 星 、 知 名 人 士 等 , 或 爭 到 航 空 公 司 、 大 酒 店 等 機 構 採 訪 , 卻 逃 避 到 環 境 惡 劣 的 廠 礦 、 農 村 、 貧 困 地 區 等 採 訪 , 以 及 不 願 採 訪 農 民 、 貧 困 職 工 等 弱 勢 社 體 ; 第 八 是 虛 榮 病 , 有 些 媒 體 每 逢 記 者 節 等 節 日 , 總 喜 歡 在 所 屬 媒 體 上 向 全 社 會 介 紹 自 己 的 名 記 者 、 名 編 輯 , 但 部 份 介 紹 卻 變 成 吹 捧 。

染 說 謊 勢 利 八 大 毛 病

而 搜 狐 網 進 行 一 個 以 記 者 為 對 象 的 網 上 調 查 , 共 有 一 百 三 十 多 人 應 答 。 調 查 顯 示 , 逾 六 成 半 記 者 在 採 訪 過 程 中 曾 接 受 被 訪 者 的 酬 謝 , 超 過 一 半 人 更 認 為 現 時 記 者 最 缺 乏 的 是 職 業 道 德 , 而 逾 六 成 半 人 亦 不 滿 意 自 己 現 在 所 屬 的 媒 體 。
《 燕 趙 都 市 報 》 / 搜 狐 網

...............................................................

我親身證實這個調查可信性極高極高...

2005/11/03

南京人

首次踏足六朝古都─南京,把工作完成後, 多逗留一天在城內隨意走走, 感受一下歷史名城及當地的風土人情。
隅然走進一個據當地居民說有二百年歷史的小區, 感受到當地人的簡單純樸。 拍了一些"老南京人"的圖片,回到上海後立即沖出, 並叫同事即時寄去南京送給公公婆婆。這是唯一一次"真的"寄相給被攝者。










2005/10/19

弄堂-1










很多人拍過弄堂的照片。
沒刻意的去想拍些特別的,亦沒想過什麼主題,
只想隨意的拍,隨意的紀錄下一些畫面。

2005/10/11

重陽登高

今早9時就起床, 為了首次非工作關係的行山活動。
終於首次嘗到圍村的盆菜...卻沒有想像中好吃...
之後不小心在一山溪中滑倒, 右小腿即時瘀腫...
晚上9時多才回到家中, 全身像散掉...
但想起很久很久沒有這樣長時間地跟太陽伯伯及大草地全接觸, 實在感覺舒泰。


2005/10/05

又係pin-hole......1

還記得數年前開始於「經一」刊載經圖集時,個人首次發表的圖片故事就是以針孔相機拍攝的,之後便跟同事展開了長達三年的圖輯拍攝,而過去數年一些較滿意的作品大部份都是因應經圖集而拍回來的。
時隔多年,重拾這部木制針孔相機,希望可把想了很久的拍攝計劃重新展開。




2005/09/29

03? 04? 05?

03年頭影的相, 04年中參加的比賽, 04年尾主辦單位突然說03跟04年度合併, 也沒好氣再重新選相, 05年中公佈賽果時竟然變成"FCC Photographer of the Year Awards 2005"...無錯, 係2005的獎...2005才過了一半, 而且...我張相是2003年影果喎......



這兩年多來身邊實在起了不少變化, 現在影相的時間亦比以前大大大大地減小。無論如何,這個"03, 04或05的全年最佳圖片獎"總算是一個鼓舞, 亦再次提醒我的老本行是攝影, 最喜歡的亦是攝影...不要忘本啊。

2005/09/22

大上海......4


兩名小童在上海豫圖外作街頭賣藝。不到一分鐘,已被城管人員以破壞市容為由驅趕。
大都會的形象就是這樣堆砌出來......

一額汗



「喂,係個邊影麻,咁樣咁樣先靚D呀!」
「我先係攝影師呀!」

我在旁看你滴著汗在拍,也不禁為你末一額汗。

2005/09/07

黑白相紙來作彩色的畫......折光畫

某日經過上海恆隆廣場,看見一個名折光畫的展覽。展出的作品全是以黑白相紙在黑房中作畫...是彩色的畫。為了求證有關的技法,後來跟多個專業的攝影人說起,竟然沒人知道這80年代己有的技法......

「折光」是林文傑1980年秋天在美國休斯敦作眼科研究時意外的發現。在黑房沖晒黑白相片時發現有些相片被棕色和黃色所覆蓋。林深感驚訝,因為黑白攝影材料一般不該產生顏色,後來才發現顏色的出現源於顯影液、定影液等濃度不對、或是混合不當、或已變質。

由於上述的偶然發現,林文傑開始有系統地研究如何控制相紙上不同顏色和其他效果的產生。除了運用不同光的強弱與色彩以外,林還嘗試用不同濃度的攝影液,包括活化劑、顯影劑、穩定劑等,和不同時間的反應。到1983年已能掌握制造主要顏色:紅、藍和黃的條件,亦能夠以這三種顏色作不同組合去制造其他顏色與效果。

直到1989年夏天,美國柯達公司原高級科學家羅士特博士到休斯敦探訪林文傑,他對林的折光畫極感興趣。他注意到畫面獨有的質感,特別的色調,偶爾出現的金屬光澤和穩定的影像 (折光畫在陽光下長達十年仍不褪色)。從這些觀察以及其他種種現象,再加上羅博士數十年在柯達實驗室的豐富經驗,他推測畫中的顏色是來自相紙中的銀粒子受光線折射所致,因而創造了「折光畫」這專有名詞,此畫法後又稱為「納米藝術(NanoArt)

自古以來,絕大多數的顏色都是以不同顏料 (dyes or pigments) 為基礎,而這些顏料產生顏色的原因在於減色 (color subtraction),即是它們吸收 (light absorption) 了某些光線的頻率 (light frequency),同時反射 (light reflection) 其他光頻。例如當畫面上用藍色顏料時,這顏料吸收除了藍光以外的光頻,並將藍色反射刑觀察者的眼睛。傳統彩色相片的色彩亦是由減色法所產生的。

大多數的黑白相紙含有銀鹽。在強烈的光線和攝影液 (full strength solution) 影響之下這些銀鹽分解及凝聚成為超數百納米以上的大小銀粒子。 這些粒子吸收所有的光顏,所以形成黑色或灰色。反之,沒有曝光的相紙的銀鹽被攝影液沖走,因而映現出原相紙的白色。折光畫法亦是使用同樣方法形成的,但是 折光技術,獨其是對色澤之掌握,必須嚴謹地控制光線的強弱、攝影液與這些光和化學反應時間和配搭,以達到掌握銀粒子的大小。

折光畫法當中的銀粒子主要是基於「米氏折光」 (Mie Scattering) 和「羅理折光」 (Raleigh Scattering) 理論以產生顏色。1908年,米氏 (Gustav Mie) 首次以數學物理的方法去分析光線射在不同大小粒子上的折射效果。他正確地詮釋了光線的折射與粒子大小的關係。

這 兩大理論亦能解釋天空為什麼是藍色、及黎明或日落時分天空與大陽為何呈現各種彩色的原因。地球的天空是藍色主要基於矛光穿過大氣層時為其中之灰塵、水蒸氣 和其他物質折射而產生。同樣地,大小不同的大氣層粒子會令日出和日落時產生各種鮮艷顏色。儘管黑白攝影感應乳劑形成的粒子與納米及羅氏理論有很多不同,但 基本原因?是相通的。

1990年初,柯達攝影科學部 Donald L Black 博士用電子顯微鏡確定了在折光畫中的顏色興其粒子的大小與米氏理論吻合,即是黃色部份的銀粒子直徑約1030 納米,紅色則為3565納米。

藝術的表達往往與所用的材料及媒介有密切的關係。作為一個藝術媒介,折光畫亦有它的特色,除了獨特的色彩、質感和動態之外,亦包括了現代科技 (攝影器材) 描述心靈或大自然的影像。更重要的是,作為一個新生的媒介,這畫法可能給予藝術工作者一個新的想像、發展和創意空間。

原作刊於199111月之「科學美國」月刊 (Scientific American)